譽稱「當代李斯特」鋼琴家吉爾特伯格再度登台

譽稱「當代李斯特」鋼琴家吉爾特伯格再度登台

記者徐慧明/台北報導

將攜手最耀眼青年指揮吳曜宇 2024開獻藝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

2024年開春,鋼琴家吉爾特伯格有幸獲力晶文化基金會鼎力支持,將與臺灣當今最耀眼之青年指揮家吳曜宇,以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1月3日於臺北國家音樂廳共同合作演出。

被譽稱「當代李斯特」的以色列鋼琴家鮑里斯.吉爾特伯格於2023年元月為臺灣樂迷帶來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以及普羅高菲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相信樂迷震撼與感動仍記憶猶新。2024年元月,吉爾特伯格即將再次訪臺,延續2023年展現其演繹技術之極致浪漫璀璨,同時也將發揮他藝高奇詭與浩瀚奔騰的演奏風格,透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讓臺灣樂迷能夠一飽耳福。

▲被譽稱「當代李斯特」的以色列鋼琴家鮑里斯.吉爾特伯格。

吉爾特伯格於2013伊莉莎白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首獎殊榮,並於世界樂壇嶄露頭角,以其敏銳細微的音樂洞察力,充分展現於其音樂表現之中。近年來,吉爾特伯格對作曲家系列作品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深入鑽研。重點聚焦於貝多芬、拉威爾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的曲目。更加受到樂評公認為的且引以為傲的評語是--讚譽他為「拉赫曼尼諾夫的重要詮釋者」。從英國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雜誌」對他的讚賞可以佐證:「吉爾特伯格的獨創性源於心靈與思想的融匯,以其無懈可擊的精湛琴藝,以深切持久的熱愛化為動能,呈現拉赫曼尼諾夫—這位20世紀偉大與不朽的作曲家兼鋼琴家之一的作品 … 」吉爾特伯格在音樂線條的處理以及多元風貌呈現上,總能帶動十足的藝術渲染動能與光影。在其舞臺演出與詮釋上,透過指尖傳遞出強大的藝術能量,驅動聽眾與樂迷為其演繹丰采而深深著迷。

無獨有偶,吳曜宇正巧也與吉爾特伯格同一年-在2013年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勇奪首獎,新象藝術在吉爾特伯格來臺的協奏曲之夜中,特邀臺灣當今樂壇最耀眼之青年指揮家擔綱合作。 而這位臺灣當今最閃亮的指揮之星,特別選擇了管弦樂作品《圓舞曲》做為獻給臺灣樂迷在新年音樂會之開鑼獻禮。完成於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圓舞曲》,彷彿是拉威爾對於當時社會的素描,以音樂為畫筆,勾勒描繪出當時一戰前的維也納與歐洲社會樣貌。究竟作曲家透過作品,是提出對於當時世界大戰的批判,還是緬懷往日昇平歌舞下的浮生若夢?透過吳曜宇在音樂藝術哲學的內化與詮釋,邀請您一同透過音樂,一窺拉威爾在作品裡蘊藏的奧妙乾坤。

▲2024年開春,鋼琴家吉爾特伯格獲力晶文化基金會鼎力支持,將與臺灣當今最耀眼之青年指揮家吳曜宇,以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1月3日於臺北國家音樂廳共同合作演出。

新象董事長樊曼儂表示,這幾年國內培育出很多音樂菁英,在指揮方面,30到40歲這一世代,吳曜宇特別受注目,我的學生們也推薦他,然後我也看到吳曜宇這個學歷,看吳曜宇的指揮演出,大賽後他也待過很多單位,當我們找到他的時候我覺得很開心很興奮,向他提出邀請,他一口就答應下來了。這是很重要的時刻,我們邀請國際大賽這些好的指揮家、演奏家在一起可以發出更大的光輝。所以我很期待吳曜宇在這一次的音樂會 。」

吳曜宇說:
「這個音樂會對我來說,是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理由首先就是拉三、拉四。」

 

吳曜宇說他為什麼選擇拉威爾圓舞曲(Ravel: La Valse):
「當新象很慷慨的提供我選擇曲目的機會的時候,我思考,這場音樂會的主角畢竟是拉三拉四,但其實又需要一個機會讓國台交展現能力,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大於序曲,但是又不要奪走協奏曲的光彩、又需要符合氛圍』的曲子,所以拉威爾圓舞曲就馬上就跳到我的腦海裡。」

「拉威爾圓舞曲有值得一提的故事,就是在2022年,拉威爾圓舞曲是全世界被演奏最多的作品,反而還不是貝多芬的(如果純正交響樂的話,當然是貝多芬最多。) 這首拉威爾圓舞曲再加上鋼琴家獨奏版本的加進去以後,就成為全世界在去年被演奏最多的作品。」

「吉爾特伯格也有演奏過鋼琴的拉威爾圓舞曲,所以這首拉威爾圓舞曲馬上就是我的首選。」

拉威爾圓舞曲-盛大的開場舞會
大家一向有點不知道怎麼將拉威爾圓舞曲擺在音樂會裡,因為它既不是序曲,它的長度也不夠整個半場。而在疫情開始以後,全世界樂壇慢慢有一個現象,就是那種傳統的序曲→協奏曲→交響曲這種經典的形式慢慢在音樂會消失了,因為大家想要有一個求新求變的音樂會的形式。在種種因緣之下拉威爾圓舞曲在去年成為全球最多人演奏的樂曲。所以相當適合在我們這場音樂會。

套用拉威爾自己所描述的拉威爾圓舞曲:
「一開始像在一片迷霧裡面,慢慢的一對一對跳華爾滋的伴侶,慢慢的浮現出來,像在1850年左右的皇宮盛大的開場舞會,那我們開始這場舞會,主角就來了—吉爾特伯格。

「所以我覺得選擇拉威爾圓舞曲,不管在意義上面,氛圍上面或者是這種。
我們也不該擺序曲,也不該擺交響曲的這種形式上面,拉威爾圓舞曲應該都是最適合的。」

吳曜宇進一步描述拉威爾圓舞曲、拉三與拉四:
「這三首的結尾應該都是音樂史上最精彩的結尾。就是你每一首的結尾的點,將會引動舞台下一排觀眾鼓掌叫好、喊Bravo。」

吳曜宇接著講述拉三拉四的份量:
「拉三、拉四,光是彈一首就已經很累了,就先講拉四,這個作品比較不像是拉赫曼尼諾夫一直以來的風格,但是也有人說這其實是他自己個人的作品,因為當他在寫作拉四以及帕格尼尼主題變奏之前,他長達了十年左右沒有作品、而是作為職業的演奏家到處演出。當他回來專注於創作時,我們可以想像這中間他究竟經歷了什麼事情?他來到美國聽到的巴爾托克、荀北克的作品,已經完全不像是他以前那些音樂世界,他一下子不太知道他現在音樂方向到底要朝什麼方向移動。所以拉四就這樣創作出來了。有人說他的結構支離破碎的,那是因為他一開始本來寫了很長,後來在他演出的時候,刪減之後,就形成支離破碎的結構,也不像他一直以來的風格。」

「又例如說拉三那種很綿延的音樂線條,拉四是比較少見,然後我們也聽到拉四的第二個樂章的開頭是鋼琴的獨奏,好像在那個紐約的地下音樂酒吧,然後在很昏暗燈光之下的那種爵士風格的獨奏一樣,因為這就是他到紐約以後受到的影響所致。」

「拉赫曼尼諾夫在抵達紐約那個時候,他不曉得該用什麼風格寫作,所以他就是融合了他所經歷的一切,包含我剛剛講的爵士,或者是說,包含開頭那個像火車一樣的,但是一樣是不知道終點要到哪裡。所以拉四就是拉赫曼尼諾夫一個非常非常個人化的作品。」

拉三是鋼琴協奏曲之王
吳曜宇說:「而拉三就更不用講了,拉三是他為了自己要去美國的而創作的。那當然就是竭盡所能的利用了他的所有的技巧,那當然有人把他叫『協奏曲之王』。」

「我記得拉三以前好像還不是太有名,是因為一部電影《鋼琴師》(Shine),在那電影之前都是拉二最有名,那現在就是人盡皆知的,然後尤其是霍洛維茲又再演奏了以後、跟范·克萊本(Van Cliburn)演奏以後,一次又一次的奠定拉三的聲望,一直到現在。」

「我自己最近一次聽到是特里福諾夫(Trifonov)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合作。拉三這首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無須贅言。」

 

力晶2024藝文饗宴-吉爾特伯格之拉三•拉四鋼琴雙協奏之夜

POWERCHIP 2023 CLASSIC SERIES: A Concerti Night with Boris Giltburg – Rachmaninoff 3 & 4
獨家贊助:力晶文化基金會
主辦: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2024.01.03(三) 19:30 臺北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鋼琴|鮑里斯.吉爾特伯格 Boris Giltburg, piano
指揮|吳曜宇 Yao-Yu Wu, conductor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演出曲目

拉威爾:圓舞曲

Maurice Ravel: La Valse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inor, Op.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