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協舉辦供應鏈重組論壇   聚焦四大移轉熱區布局策略

貿協舉辦供應鏈重組論壇 聚焦四大移轉熱區布局策略

記者翁一如/綜合報導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於(12)日共同主辦【2023供應鏈布局論壇暨市調發表會】,邀請泰國、印度、墨西哥、波蘭等各區域市場專家,聚焦四大供應鏈移轉熱區的布局策略與衍生商機。吸引宏碁資訊、中華工程、台塑石化、臺灣中小企銀、第一銀行等超過200家企業參與。

論壇邀請泰國AMATA集團營銷長Mr. Osamu Sudo、印度臺北協會副會長楊丹杰、富強鑫精密工業執行長王俊賢、墨西哥采埃孚集團董事Mr. Alfonso Villa、波蘭波蘭波蘭替代燃料協會(PSPA)董事Mr. Aleksander Rajch等專家與談,續由貿協研究員分享針對全球5大市場所做的第一手市調觀察。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以「全球供應鏈最新動向與趨勢」發表主題演講,指出貿協在2021年提出8大區域製造中心的概念,歷經地緣政治及俄烏戰爭影響,製造區域化更為明顯。根據貿協觀察,新區域製造中心有四大熱區成形且各具特性,分別是美南墨北、東協、印度、中東歐,四大熱區所蘊含的新商機,除了電動車、車用電子、AI伺服器、半導體等科技業之外,也將帶動周邊產業商機,如航太、智慧醫療、智慧能源、傳統產業等,如同蝴效應蝶般,供應鏈移轉有機會紅利共享。企業在布局的同時,須持續關注GX(綠色轉型)及DX(數位轉型)。

Mr. Osamu Sudo認為,東協在地理位置、人力與文化適應方面與臺灣較為接近,除了早已成為臺灣業者重要的製造基地,也讓臺灣業者更容易打入當地市場。楊丹杰表示,印度有優秀和充沛的專業人力,臺灣和印度在軟硬體方面可以優勢互補,雖然印度對臺商來說還是較為陌生,但進駐印度已是趨勢,建議臺商可多運用「Make in India」政策的優惠補助,楊丹傑以流利的中文睛畫龍點下了一句結論:「非去不可的印度。」

王俊賢分享印度布局經驗,並提醒臺廠拓展印度需考量文化觀念差異、善用印度政策優惠但不過度依賴,當優惠期結束才能繼續經營、保有長期經營心態、實地考察,借重印度留台學生精通印臺雙語的能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評估項目。

Mr. Alfonso Villa也分享他對「近岸外包」的看法,認為帶動這股潮流的主要因素有三,即是貿易戰、新冠疫情以及氣候變遷,而且這個現象不會只發生在北美,而是所有區域的生產都會產生更區域化、在地化的結果。墨西哥汽車產業就是受惠於近岸外包的成功案例之一,其他產業比如航太業、電子通訊業發展也都頗為成功。

Mr. Aleksander Rajch表示,波蘭是中東歐最大的市場,是全歐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鋰電池生產者。由於疫情和俄烏戰爭導致能源成為歐洲即刻面臨的危機,因此歐洲轉向尋求綠色能源。其認為歐洲需要建立在國際合作上的多元供應鏈,中東歐缺乏的技術正好是臺灣所長,臺灣也需要藉由中東歐的地理優勢打入歐洲市場,因此雙方正是互補的最佳合作對象。

論壇之後,緊接著由貿協研究員就墨西哥、印度、東協、中東歐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就區域製造中心、當地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商機會等發表研究結果,相關市調報告亦將於年底前集結出版《他山之石系列》‐「外商於新興市場的行銷拓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