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與大螃蟹搏命還要在45度炙陽下幫降溫 宜蘭鳥會記錄小燕鷗育雛偉大的親情

影音∕與大螃蟹搏命還要在45度炙陽下幫降溫 宜蘭鳥會記錄小燕鷗育雛偉大的親情

記者樊德惠/宜蘭報導  資料:宜蘭鳥會團隊提供

四到七月正值夏候鳥小燕鷗的繁殖期,大清早小燕鷗的爸爸、媽媽就會到蘭陽溪口捕食小魚來餵可愛的小燕鷗。夏天炙熱的太陽,即便是把沙灘烤到45度的高溫,小燕鷗的爸、媽還會把腹部羽毛沾濕來幫小燕鷗降溫,甚至於頂著大太陽,就是不讓小燕鷗受到酷熱陽光的傷害。而到了夜裡,只見不懷好意的角眼沙蟹,總是趁機要攻擊小燕鷗,此時的小燕鷗爸爸和媽媽都會奮不顧身和壞壞的螃蟹對峙,將螃蟹趕走,顯露出小燕鷗爸媽偉大的親情。

片名:《蘭陽溪口小燕鷗育雛行為》- 宜蘭鳥會團隊製作

▲中午沙灘高溫達45度,親鳥盡責遮陽守護。(圖/宜蘭鳥會團隊提供)

宜蘭鳥會團隊的陳介鵬表示,小燕鷗為體長23公分的小型鷗科鳥類,在宜蘭為4月抵達、9月離開台灣的夏候鳥。常於河口、魚塭、沼澤等近海有水源的淺灘以俯衝的方式捕捉小魚、甲殼類等為食。築巢利用的地形繁多,宜蘭主要利用沙灘和礫石地為主。每巢產1~3顆蛋,孵卵期約3週,雛鳥由親鳥餵食扶養3週後才有飛行能力,再經過3-4週飛行和覓食技巧訓練,始能離開親鳥獨立生活。小燕鷗的成長史從產卵至完全獨立須二個半月時間,目前被列為二級保育類鳥類。

▲媽媽辛苦了,爸爸來換班。(圖/宜蘭鳥會團隊提供)

宜蘭縣歷年來發現小燕鷗築巢地點包括了蘭陽溪口、新城溪口、南澳溪口及和平溪口北岸(漢本),蘭陽溪口和南澳溪口為主要巢區。但干擾小燕鷗繁殖的因子則有人為干擾(沙灘車、四驅車、人為活動)、天候變化(大潮、暴雨、長浪、曬死)、狗和貓、角眼沙蟹、鼠類、遊隼或鷺科吃蛋等。前三項是主因影響甚鉅,原因是繁殖棲地的劣化,急需於繁殖巢區劃設保護區減少人車干擾,並設法阻絕狗貓闖入繁殖區;後三項影響不大,畢竟小燕鷗也是大自然食物鏈的一環(物競天擇)。

▲安裝相機當下風勢強勁,小燕鷗正要破殼而出。(圖/宜蘭鳥會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