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建築系畢展主題「靈感販賣所」 建構後疫情時代城市新風貌

臺科大建築系畢展主題「靈感販賣所」 建構後疫情時代城市新風貌

記者李喬智/台北報導

臺科大建築系即日起(6/9)至12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畢業展,現場共有51件作品,本屆主題為「靈感販賣所」。取名『靈感販賣所』是因為學生們有感兩年的疫情為生活帶來巨大改變,但唯有創作的火炬永不停歇,畢業生透過建築設計,述說屬於他們每個人的靈感故事,包括「都市建築與風場」、「地域文化重生」以及「台北城市生活新印象」等等。

在開幕式上,臺科大校長顏家鈺表示,臺科大建築系是臺灣數一數二優秀,同學的作品可以為臺灣創造很多印象,設計學院院長阮怡凱也回想,受到疫情影響,這屆學生在大二、大三時都是線上上課,當時有很大的挑戰,但超乎預期,同學的畢業作品反而因此跟生活產生很多連結。

疫情改變了生活型態,也改變了工作型態,作品是研究商辦大樓與風場關係的建築系學生吳岩瑾就發現到,疫情期間「分流辦公」已成新趨勢,因此她的案場除了傳統的總部辦公空間,更將一部分比例設計為共享辦公空間。

在吳岩瑾設計的商辦中,特別強調機能、空間靈活運用,也融入節能與綠化的元素,每個共享辦公室也都設計有露台,「希望在空中能創造出地面的條件」,讓大家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下工作。然而,要提升舒適度,研究環境控制的吳岩瑾也特別在意她作品中「風場」以及微氣候對都市建築的影響,希望建築能同時降低對行人、使用者及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長期投入城鄉發展計劃的學生呂京樺,在大學期間一直在台東關山服務,幫助當地具民修建步道,修建樹屋。一次機緣,他與指導老師邱韻祥跟當地居民進行壘球友誼賽,賽後阿美族朋友表達,他們很渴望能重溫小時候在稻田裡、踩在土上打壘球的時光。呂京樺靈光一現,何不利用關山11、12月農民休耕期間,來舉辦關山田野壘球賽。他的「地域文化重生」作品設計採用當地的竹構法,再用模矩化方式計算出面積,便可以在當地農會米國學校附近搭建出臨時壘球賽場。

呂京樺表示,「我希望透過這樣的田野壘球賽,讓大家體驗到阿美族文化,也希望藉由這活動更親近土地,同時我希望可以加入大眾參與、社區參與的元素」。因此,無論是構法,還是結構組裝,呂京樺都設計成大家方便重複拆用,若當地居民要舉辦豐年祭活動也可以使用,非常符合永續設計的概念。

城鄉有不同風景,學生林靖騰的『台北城市生活新印象』則是觀察東南亞移工,在假日每每都聚集在台北車站的東側廣場,因為文化、種族、職業差異,造成一些負面觀感。

林靖騰指出,「我希望能因著他們的需要打造一個沒有壓力,又能促成國籍交流,有包容力的空間」,於是他帶著他的印尼籍同學進行田野調查,訪查店家、移工的需求,以台北車站東面的「台北小印尼」為基地,設計出能舉辦大型活動的廣場,與開放和室內兼具的小型空間,還有一些串流空間,希望藉由空間設計也能讓國人與外籍移工有更多自然的交流,也讓改善各地遊客對台北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