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唱片印刷展專訪:斜槓設計師與樂團主唱——曾立

台灣現代唱片印刷展專訪:斜槓設計師與樂團主唱——曾立

記者:音樂資深工作者 熊也 /台北報導

Atrip 與宣威印刷於台北樂悠悠之口所策劃的「台灣現代唱片印刷展那些用漫/插畫表現的獨立音樂」,整理一些 2019 年前台灣在「獨立音樂」、「漫畫/插畫」、「印刷」三領域之間相互結合並值得再次關注的作品,展現台灣音樂創作人與平面藝術創作人的多元合作,以及台灣印刷技術之進步,與插畫家、漫畫家與音樂產業的良好結合。

而一月三日的開幕講唱會,找來 The Tic Tac 樂團與熱寫生 (HeatSketch)樂團的雙主唱之一曾立,專輯《豆皮少年》結合了可愛的插畫風格,身兼設計師的他精心準備了簡報,聊了許多他如何銜接音樂與設計之間的化學效應,精彩的內容不禁讓 Atrip 在活動後找了曾立再做一次專訪,期待能藉此更拓展展覽主題的層次。

讓我們透過一張唱片、一層油墨、一首歌,以及曾立的講座延伸,一起換個角度「看」台灣的獨立音樂吧~

(受訪人:曾立,訪談人:熊也,編輯:John)


(圖片說明:《豆皮少年》內頁設計,曾立提供)

 

《豆皮少年》從企劃、錄音、設計到發行完成約經歷多少時間?設計與音樂製作的占比為多少?

前後大約 14 個月,橫跨 2018 至 2020 年。音樂製作期約 6 至 7 個月,唱片設計的部分,從草稿到實體發行大約用了2個月的時間,其他零碎的日子,多半在錄音的卡關修煉中度過。

 

跨足包子虎、勝利一族、佛香甜樂團等不同樂團的經歷,你認為熱寫生與其他樂團最大的特色為何?

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熱寫生是以我(和阮眯)為樂團 frontman 去組織的組合,算是平時自我創作(從 song writing、創作概念、視覺規劃甚至到行銷定位等等)的延伸。而過往以鼓手身份參與樂團,偏向單純的節奏組樂手角色,在創作上比較抽離一點。(最多就是在包子虎時期貢獻了一首『小星星』的歌詞)

而熱寫生呈現的樣子,又和過往玩過(相較比較直線的)搖滾樂團有著很不一樣的氣質,它在音樂上有另一種「有機的矛盾」在這個樂團裡很動態地在發生,而我們的創作就是一直在產生並解決這個矛盾,算是有點有趣的地方。


(圖片說明:佛香甜專輯、勝利一族演出活動圖,曾立提供)

能否説說民謠音樂最吸引你的部份是什麼?

不太會流汗。    

其實個人的聆聽經驗來看,民謠、英搖、獨立流行都是我相對主要的音樂養成,但真的不知為何因緣際會就一直玩了很多龐克、直線搖滾團哈哈。連熱寫生一開始的樂團簡介都自我描述為「台北民謠樂團」,後來演一演覺得不太對,破音還是開有點多,有偷偷把簡介改成「台北另類/民謠/搖滾樂團」哈哈。

民謠最吸引我的是鋼弦木吉他刷起來鏗鏗鏘鏘的音色和律動是很龐克的,很爽(誒?)

 

通常如何記錄音樂靈感?您又如何記錄設計靈感?

以目前的創作比例來說,曲的部分阮眯和我大概是 7 比 3 的創作量,詞的部分目前則是 100%  由我負責。我們寫歌通常都是很快速但也很片段的(包括歌詞也是),所以手機備忘錄裡有超級多寫了但還沒編的歌,挑一挑的話大概還夠出三張專輯(笑)

視覺的部分,加上工作的影響,老實說做設計的目的性會比較強,對我而言就比較沒有「靈感」的問題。整體看來,所謂「靈感」比較像是在確定要執行一個案子的時候,從前期找各種參考資料到反覆修改草稿、經過試驗和品味判斷,最後「得出結論」的一個過程。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時,就讀設計相關學系嗎?出社會後從事過哪些設計工作?

我唸的是美術創作所的新媒體組,做一些(現在不知道自己到底當時在幹嘛的)錄像裝置啊觀念藝術之類的哈哈。後來覺得自己不是做藝術創作這塊料,在找工作時誤打誤撞進入了新聞媒體的設計領域至今,除了偶爾接接外快做些出版、音樂設計的案子,現在本業則是不小心和數據新聞、資料可視化等領域混了個略懂略懂。

 

除了老王樂隊、熱寫生、您還設計過哪些專輯呢?

 

專輯做得不多,當然自己樂團就不假手他人,所以佛香甜、勝利一族和熱寫生都是我設計的。其他做過的還有老王樂隊的專輯,以及The Tic Tac近年兩場巡迴主視覺、一些小型 gig 的演出海報等等。另外傷心欲絕現在的 Logo 也是我寫的(專輯是包子虎之前的設計師洪彰聯做的)。還做過一個菲律賓導演的紀錄片海報,以及台灣一些雜誌和小 Zine。


(圖片說明:海報設計,曾立提供)

 

能否和我們分享目前做過最得意的作品

現在最滿意的當然是熱寫生的專輯。我高中的美術老師說,如果你還滿意於自己以前的作品,那就表示你沒什麼進步。雖然聽起來很像什麼心靈廢話雞湯,但想想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每次新的設計作品一定都是目前最滿意的!

同時作為設計師與樂手,你認為思維上最大的不同為何?

我覺得看要以創作論還是表演論,如果是創作思維的話其實沒有什麼不同,但勢必會有用力程度的差別,畢竟是在做音樂,聽覺的取捨可能還是會優先於視覺。但若是做表演,要考慮的東西在音樂之外可能就是翻倍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把不同領域的事情融合在一起。所以我要(在講座後)再說一次,如果一個樂團成員裡有工程師、設計師或導演,請好好珍惜他們,因為真的有夠划算(泣)。

 

你認為串流平台的普及是否有對實體專輯銷售有所影響?你個人對人們聆聽習慣的改變有什麼看法?

所謂的影響至今應該已經被談到爛了,也有很多唱片產業數字逐年雪崩式地下滑的數據或報導。但我因為不在產業端的上游,經驗上無從評斷起(不敢造次),所以其實不是很理解這種很二元的談法。

身為創作者,我的音樂成長年代正逢MP3的興起,音樂人早就意識到需要以「舉辦演出」取代「販賣唱片」做為主要收入,所以這個「串流vs唱片」的影響對我而言不是最衝擊的。現在更年輕、以音樂為職志的音樂人們,都各自有著不同才華洋溢五花八門的收入來源,更讓我覺得真的就是所謂「只要你有意志,全世界都會來幫你」,好像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熱寫生用一種懶散的步調賣專輯也賣到二刷了),不過同時還是要呼籲大家可以多聽聽我們的串流啦,我後來發現串流的收入其實比預期多蠻多的哈哈哈哈(很容易滿足)。

 


(圖片說明:《豆皮少年》側標設計,曾立提供)

在「台灣現代唱片印刷展那些用漫/插畫表現的獨立音樂」開幕的講座中,你有聊到小時候對側標的情感,你對側標有哪些記憶?你認為現在的唱片為比較少做側標的原因為何?其重要性為何?

小時候因為網路的土壤不那麼肥沃。如果遇到不能試聽的唱片行,側標就會是很重要的資訊過濾來源(購買慾望的順位大概是封面->側標->價格)。尤其是如果側標文字是曾經在音樂雜誌上出現過樂評的同一寫手所寫,那真的就是一種近乎神交(自以為)情感面向的大大保證。

而現在大家就算買實體唱片,很可能也都是帶著耳機邊逛邊查找,自然而然側標的文字除了像是書腰一樣,需要一些市場文案或KOL的背書之外,承載資訊的意義已經低了很多,就比較可有可無,除非可以和設計本身很match,不然還是不要浪費紙張比較好(誒)。

 

講座中還提到數位載體與實體的差異,你在兩者之間是否有所偏好?

身為消費者,我自己現在也是以串流聆聽為主,但遇到喜歡的 CD 還是會買(不過確實逛唱片行的頻率低了很多)。買唱片倒也不是在買情懷或買音質,比較像是我覺得我對「載體」這件事的想像和標籤感都很模糊,因為對我來說只要能戴上耳機打開喇叭聽音樂,這個東西就成立了。我的家裡和車上都還有CD和卡帶播放器,口袋裡有airpods,手邊是什麼我就用什麼播,我不覺得他們會是對立的兩個面向,不過這都是我自己的習慣啦,應該沒有什麼放大取樣的精準度嗚。

我也會買黑膠,但這真的就是買一個情懷沒有特別在養一套聽覺系統了,只有最喜歡的作品才會買來欣賞(超級大的)印刷品質,很喜歡聞油墨的味道哈哈哈。

最後還是要呼籲大家真的要給本地唱片行多多消費與支持,這個時代還有熱情經營唱片行和書店,真的是非常令人 respect 的一件事,所以就算已經很多人講,我也要不厭其煩地根著呼籲一下。而且現在逛唱片行原則上都不會破壞社交距離(苦笑),真的可以逛得很愜意。


(圖片說明:佛香甜、勝利一族專輯設計,曾立提供)

未來是否有任何可以透露的企劃?

豆皮少年發行已經快要滿一年了,也該是時候給大家再聽聽我們新的創作!熱寫生在今年春天會推出一個單曲企劃和小小巡迴,會是一套有別於常規的企劃方法(當然設計部分也是會非常讚),敬請期待!

 

能否提供你的設計工作室或作品官方網站(如 Behance、Instagram等等 )

生活太多事要煩了,所以沒有準備作品網站可以推銷自己(逃走),不過如果有樂團朋友要找我做專輯非常歡迎!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或追蹤曾立私人 instagram @teaspray 看看貓咪和馬路(對的裡面也沒有作品哈哈哈)。

 

︾︾︾︾︾︾︾︾︾︾︾︾︾

台灣現代唱片印刷展那些用漫/插畫表現的獨立音樂
Taiwan Record Printing Exhibition – Indie Music Expressed in Comics & Illustrations
https://theuumouth.kktix.cc/events/deluxe210103-0203

◆主辦:Atrip
◆協辦:宣威印刷、 WWWWWTAPES、花聲藝術文化、騷思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台北市文化局
◆設計:康學恩
◆場地:樂悠悠之口 光復南(華視大樓旁)
◆時間:2020年1月3日~2月3日,每週一~週六 10:00~17:00 ,免費入場
(週日講座與講唱會,入場需收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