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與長新冠共存 BBC建議:從營養補充開始

後疫情與長新冠共存 BBC建議:從營養補充開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達成每日「均衡飲食」,意指每天從飲食中獲得身體各種足夠的所需營養素,並搭配適量的運動與作息,讓身體消耗的熱量達到最佳平衡,以維持健康的基礎。BBC報導中營養學家卡爾德教授表示:食物和飲料在幫助新冠患者康復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其中「蛋白質」以及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尤其重要。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醫學營養免疫學教授卡爾德(Philip Calder)解釋說,在感染期間,免疫系統會抽取肌肉中的蛋白質,並把它們分解成氨基酸來製造新的蛋白質。因此,許多人會注意到在生病期間會消瘦,而且肌肉更無力。因此,恢復期間,更應該補充蛋白質,同時還要吃高能量、高蛋白食品,例如,全脂酸奶、雞蛋、堅果等幫助身體恢復。

▲營養師說健康10大高蛋白質食物排名。(資料來源:營養師說健康

新冠恢復期應該吃什麼?

卡爾德教授說,富含植物性食物的傳統地中海式飲食對新冠恢復非常理想。它包含身體遭受感染「重擊」後所需的所有營養素,這意味著含有大量水果、蔬菜、漿果、堅果、籽實類,以及一些油性魚和健康油的飲食,很理想。而」肉類」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但植物也可以提供優秀蛋白質,如:藜麥、豆類(豆子、扁豆和豌豆)、豆腐和堅果都不錯。

素食或純素食者,則可以攝取各種富含蛋白質植物性食物,是確保攝取身體所需所有氨基酸的最佳方式,多樣化富含纖維的飲食還能支持多種有益腸道的細菌,以及健康的腸道內壁。這兩者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快速補充蛋白質的營養新科技

蛋白質是肌肉生長最關鍵的營養素,許多人會選擇喝雞精,達到快速有效攝取蛋白質的方式。雞精的價值在於含有豐富蛋白質,可以轉化成身體必需的胺基酸,而大分子蛋白質要轉化成小分子胺基酸,需要長時間消化才能吸收,但對於虛弱的人、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或是老人家,要將蛋白質轉換為「胺基酸」的效果相對也差,自然吸收就不好,得不到重要的營養價值-胺基酸。

營養師說健康建議:現今營養科學進步,可以選擇「直接將雞精中重要的營養價值-蛋白質,轉換成小分子的胺基酸的『胺基酸素雞精』」,好處就是不必再經由蛋白質轉化成胺基酸,而是直接提供小分子胺基酸,省去將蛋白質轉化時間,不管是需要體力的上班族、手術後需要恢復的病人,或是胃口不好、消化不好的老人家,都可以藉由濃縮的「胺基酸素雞精」快速補充體力與元氣,更重要的是素食者終於也能飲用「胺基酸素雞精」獲得營養補助!

營養師說健康分析:素雞精推薦10大標準,給熱愛蔬食、素食主義的營養補充指南。(圖/營養師說健康)

挑選素雞精的十大標準

一般素滴雞精常見的成分多從中藥藥材、菇蕈類、菌菇類、植物類的超級食物,如燕窩、靈芝等萃取精華,也有添加更多營養萃取經營,如維生素、纖維質…等成分,但缺少含高單位的胺基酸,對於活力與能量補充上,效果有限,營養師說健康分析,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挑選優質的素滴雞精:

高濃度必需胺基酸
胺基酸含量是是決定胺基酸素雞精重要的指標,由於人體需要必需胺基酸,而有些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就需要透過補充必需胺基酸來維持人體機能。

BCAA(支鏈胺基酸)
BCAAs屬於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食物攝取來獲得胺基酸,能促進肌肉發展,降緩運動後的肌肉不適、增加體力、緩解疲勞。

刺五加提取物
刺五加又名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一帶。主要活性成分大致有皂苷、木酚素、多醣體、黃酮酚酸、三萜酸、花青素,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抗疲勞、改善學習、提升活力,對炎症、免疫和抗抑鬱、神經等有正向作用。

黃耆提取物
黃耆,補氣藥膳常見藥材之一,能助益身體代謝、緩解疲勞感、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健康維護。

大棗提取物
紅棗為藥食兩用,可入藥也可入菜或調製飲品,具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緩和藥性的等效果。

枸杞提取物
枸杞為藥食兩用,可入藥也可入菜或調製飲品,其作用為滋養、強壯,與其所含營養物質有關,枸杞提取液具有延緩衰老作用等效果。

香菇提取物
香菇因為含有「多醣體」,有益人體增強免疫力,除此之外更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胺基酸、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

精胺酸
精胺酸是一種α-胺基酸,亦是20種普遍的自然胺基酸之一,精胺酸在幫助肌肉生長有著重要角色,人體雖能自行產生,但在壓力或疾病的時候,需求量增加就會不夠使用,需適當補充。

綜合維生素與鈣
綜合維生素與鈣幫助身體調整體質。

營養師說健康表示,疫情時期「均衡飲食」格外重要,英國飲食協會(BDA)對於長新冠的建議上指出:身體需要平衡且種類繁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能量、纖維和水分,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恢復健康。適當的補充優質蛋白質,尤其是小分子胺基酸對健康的修復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延伸閱讀:滴雞精該選葷的?還是素的?營養師解密

資料來源:營養師說健康  BCC News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