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地平線》看海外台僑促進台美關係  持續壯大台灣站穩世界

《踏出地平線》看海外台僑促進台美關係 持續壯大台灣站穩世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僑務委員會與華視新聞團隊攜手製作《踏出地平線 僑見全世界》,節目前進美國採訪五位人在海外仍心繫台灣的台僑菁英。

首先,是引領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人物、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出生在台南的她,兩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從小品學兼優,一路跳級讀到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蘇姿丰於2014 年上任 AMD執行長,成功拯救瀕臨破產的公司,除了先搶下大廠訂單讓營收回穩外,更因與台積電攜手以及與台灣其他科技廠如:群聯、宏碁、華碩、技嘉等大廠的合作,使得AMD成功突圍,打破被英特爾長期壟斷的市場。從蘇姿丰和科技台灣隊的合作,可以看出台灣在新一波世局中的堅強「矽」盾。

在眾多海外僑胞社團當中,有的是1949年以後到美國的台灣移民所成立的台灣人社團,也有很多是在這之前就已經移民美國的傳統僑社,傳統僑社的成員多半是來自廣東的移民,深受同鄉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的精神所影響,與中華民國始終維持強烈情感連結,長期以來,傳統僑社已與僑居地社會產生緊密不可分的關係,並對當地政經社會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而在眾多海外僑胞社團當中,紐約中華公所發展歷史悠久,前任主席是來自台灣的于金山,他從媒體記者出身,長期爭取華人權益,也力促台美友好關係。他不但在2016年獲美國總統歐巴馬頒發終生成就獎,也獲頒僑委會華光專業獎章。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于金山率紐約中華公所員工發放物資,成為社區暖流,他們也曾多次致函美國總統拜登,力促優先給予台灣疫苗,協助台灣度過疫情。


紐約中華公所前主席 于金山。(圖/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提供)

紐約也是台灣人移民東岸的最大據點,海外台灣人都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彼此能聚會交流,1986年陳隆豐與當年在紐約留學的僑胞們共同成立「紐約台灣會館」,不只是當時第一間海外台灣人的會館,更是美東台灣人的精神堡壘。而紐約台灣會館現今也是僑委會「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據點,期望讓當地僑胞及民眾,藉由學習正體華語文,認識台灣進而認同台灣。


紐約台灣會館創辦人 陳隆豐。(圖/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提供)

而在紐約還有一位資深僑胞蔡仁泰,是知名的華人銀行家。他在中學時期因親歷過二二八事件,深感民主可貴,在移居美國後一路協助台美關係發展。他與同鄉在1976年成立紐約台灣商業協會,擴展成為北美洲台灣商會,後更壯大為現今的台商組織-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他藉由豐沛的政商人脈,一路拓展台灣外交空間,其中最著名就是1995年時,與在美台商們發揮影響力,力促時任總統李登輝返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此外,也曾促成美國政府對台軍售F-16戰機。旅美多年回望今日兩岸局勢,他期盼台灣人要團結,共同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首屆總會長 蔡仁泰。(圖/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提供)

另外,旅居紐約三十多年的黃百齡,在事業經營有成之際,結合行銷專長,推廣文化外交。她打破紐約各族群地域壁壘分明的潛規則,成為紐約皇后區植物園半世紀以來,第一位亞洲臉孔的董事長。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任內舉辦過九屆的「台灣蘭花展」,藉由台灣最傲人的農業成就,把台灣人如花般真、善、美的精神傳遞出去,讓當地人「看見台灣」。同時,她也擔任紐約古蹟-法拉盛市政廳董事,整合年輕音樂家,並和僑委會共同舉辦成立九十週年音樂會,讓當地人「聽見台灣」。


紐約皇后區植物園董事長、法拉盛市政廳董事 黃百齡。(圖/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提供)

這些海外菁英,以組織、團體凝聚台僑,共同特質是心繫台灣,不斷以自身在美國的影響力壯大台美關係,也透過藝文活動促進雙邊文化交流,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僑委會與華視新聞團隊,帶您踏出地平線,深看台灣如何拉近與世界的距離。

敬請鎖定10/30晚間八點,華視新聞資訊台《踏出地平線  僑見全世界》;亦可至僑務電子報YouTube頻道觀賞https://reurl.cc/q1MA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