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歲之前積極提升大腦活力 預防失智症和中風的來襲

記者徐慧明/台北報導

50歲前即早讓大腦動齡,不讓失智及中風找上門!

近日寒流來襲,多人因寒流猝逝,在氣溫驟降時,容易引發血管突然劇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的風險。董氏基金會提醒,平時應保養打好底子,才能應付突發的風險。特別是年長者,若合併一些疾病,更容易因寒冷天氣引發健康危機。因此,除了避免溫差過大、注意保暖外,日常的健康管理更能超前部屬,避免憾事發生!

50歲前即早養成健康習慣,預防中風與失智效果越好

董氏基金會表示,根據2023年刊登於《神經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的研究顯示,高達60%的腦中風及40%的失智症可歸因於「自我可改變的風險」,研究團隊開發了大腦保健評分表(Brain Care Score, BCS),與其他評分表多關注在心血管疾病不同,BCS特別包含失智部分,能自我評估罹患失智或中風風險,內容也含蓋心血管疾病、大部分癌症的可改變危險因素。腦中風的出現又急又快,一旦發生就可能影響肢體及語言功能,嚴重甚至致命,而中風後的患者約有30%會出現失智症狀。當大腦保健分數每提高5分,發生中風或失智症的綜合風險在50歲以下族群降低高達50%50-59歲降低46%、大於59歲降低22%,顯示越早養成健康習慣效果越好,評分表更能幫助有潛在風險族群在認知能力下降前,即早預防,藉此幫助逆轉,守護家人幸福與一生健康!

 

測試你的分數,掌握健康

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表示國人平時即早儲備健康資產,以應付突發的疾病。在50歲大腦衰退前超前部署,可運用大腦保健評分表,了解自身狀況;評分包括生活方式、社交情感、身體狀況三類項目總分19分,分數越高罹患中風或失智風險越低,評分表中不吸菸或已戒菸可得2分;每晚睡足7小時可得1分;每月與朋友或親戚相聚可得1分;不飲酒或僅在特殊場合飲酒又可得2分,每天達5份蔬果、少紅肉、攝取全穀類等可得3分,因近期寒流讓熱騰騰的火鍋成為大眾的暖胃美食,以火鍋為例,許惠玉提醒,大嗑火鍋前要留意食材選擇,一開始就可加入番茄、玉米、洋蔥、海帶甚至南瓜等食材,自製天然蔬果湯底,不僅協助湯頭風味的產生,也減少調味料的使用。相較之下,許多市售火鍋湯底以粉末沖泡製成,含有更多油糖鹽及添加物。多挑選蔬食及全穀類、少加工火鍋料,並優先選擇豆類、魚類、海鮮、蛋、家禽等取代紅肉(豬羊牛)。食材陸續加入後湯頭已濃郁,續湯可只加白開水,且要減少醬料攝取,以免一不留神就吃進過多的油糖鹽。

董氏基金會呼籲民眾早期發現風險,建立健康習慣(加強選食技巧,培養運動習慣,此外也需控制好三高、體重、充足睡眠、不菸酒、紓解壓力,並多與親友相聚等),幫助大腦凍齡,不讓中風及失智找上你!

表、大腦保健評分表Brain Care Score, BCS

項目

條件

分數

生活方式

飲食習慣

每日至少5份蔬果以上(半斤蔬菜兩拳頭大水果)

每週不超過300克紅肉(牛、豬、羊)

每天100克以上全穀類

用餐時「有時、很少或從不」額外添加鹽

平時飲食未達上述2

0

平時飲食達上述2

1

平時飲食達上述3項以上

3

每週飲酒≥3

0

每週飲酒1-2次或每月1-3

1

從不飲酒或僅在特殊場合飲酒

2

吸菸

現行吸菸者

0

已戒菸或從未吸菸

2

運動

每周<5天,1天至少1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

0

每週≥ 5天,1天至少1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

1

睡覺

每天< 7 小時

0

每天≥ 7 小時

1

社交情感

壓力

過去2週常常感到緊張、煩躁或不安

0

過去2週內沒有感到緊張、煩躁或不安

1

社交關係

沒有家庭以外的朋友或親戚;幾乎沒有或幾個月才跟他們相聚一次

0

每月跟家庭以外的朋友或親戚相聚一次以上

1

身體狀況

BMI

<18.5 kg/m2

1

18.5 kg/m≤ BMI < 25 kg/m2

2

25 kg/m2 ≤ BMI < 30 kg/m2

1

≥30 kg/m2

0

血壓

收縮壓或舒張壓>140/90 mmHg

0

收縮壓或舒張壓120–140/80–90 mmHg

2

收縮壓和舒張壓<120/90 mmHg

3

血糖

糖化血色素>6.4%

0

糖化血色素5.7–6.4%

1

糖化血色素<5.7%

2

膽固醇

總膽固醇≥190 mg/dL

0

總膽固醇<190 mg/dL

1

                                                            董氏基金會整理

參考文獻:

1.       Singh, S. D., Oreskovic, T., Carr, S., Papier, K., Conroy, M., Senff, J. R., Chemali, Z., Gutierrez-Martinez, L., Parodi, L., Mayerhofer, E., Marini, S., Nunley, C., Newhouse, A., Ouyang, A., Brouwers, H. B., Westover, B., Rivier, C., Falcone, G., Howard, V., Howard, G., … Rosand, J. (2023).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Brain Care Score for dementia and stroke: data from the UK Biobank cohort. Frontiers in neurology, 14, 1291020.

2.       Leys, D., Hénon, H., Mackowiak-Cordoliani, M. A., & Pasquier, F. (2005). Poststroke dementia. The Lancet. Neurology, 4(11), 75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