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專家郭鎧紋:日本與臺灣都進入大地震時代  臺灣應建構正確地震觀念

地震專家郭鎧紋:日本與臺灣都進入大地震時代 臺灣應建構正確地震觀念

記者樊德惠/臺北報導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強烈地震,311地震是日本有史以來首次記錄到震度規模超過9的地震,引發巨大的海嘯及餘震,造成大規模災害,僅宮城縣的罹難及失蹤人數就接近11,000人,是日本歷史上已知強度最大的地震。日本就有學者憂心,2030年至2040年期間,南海海槽可能會再發生地震矩規模(Mw)達9以上的地震,災損更可能將是超過311大地震的10倍。

▲日本平安時代大地震紀錄。(圖/宇佐美1987、都司2012、石橋2014より)

臺灣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有著地震傳教士之稱的日本京都大學人類暨環境學研究所教授鎌田浩毅,在他所著的《首都直下地震與南海海槽》一書中,根據過去的地震數據與模擬結果推算地震周期,預測下次南海海槽再次發生大型地震的時間點,很有可能會落在2030年至2040年期間,一旦發生大地震,不僅會造成巨大海嘯衝擊沿岸,甚至可能會導致富士山爆發,從首都到九州都將遭受極大損害,帶給日本的經濟損失恐高達220兆日圓,更可能會是311大地震經濟損失的10倍,直接衝擊日本經濟。

▲南海海槽地震活動期至靜穩期示意圖。(圖/鎌田浩毅)

臺灣是否也進入大地震時代,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全長4萬公里呈現馬蹄形的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環太平洋帶或火環帶 Ring of Fire),帶上有一連串的海溝、火山弧和火山帶,至少有452座火山,占了世界上火山的75%以上,全球9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地帶上,臺灣也在這環太平洋火山帶,主要是因為板塊的移動和碰撞。若以過去100年的資料來看,1960年智利規模9.5的地震,同時引發智利附近的火山全都爆發,還造成海嘯。1960年的前後幾年,全世界大概有十幾個規模8.5以上的地震,還有很多規模9的地震。2004印尼規模9.1的大海嘯,之後還有很多8以上的,地震活躍到2012年,東日本也發生規模9.1的大地震。

▲菲律賓、臺灣、日本1900年至今規模8以上地震位置圖。(圖/USGS)

尤其是30年來在日本各地發生的知名大地震,例如發生在1995年的關西大地震(亦稱:阪神大地震、神戶大地震),最大震度為7.3,因當時許多日本學者認為日本關西地區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很低,導致該區缺乏充分的防災措施和緊急救援系統,大大影響了搜救行動的速度,造成許多人員傷亡。2016年還有震度7,震央位於九州中部的熊本地震。2011的311大地震是日本有史以來首次記錄到震度規模超過9的地震,引發的大海嘯更造成一系列的災難事件,和2024發生在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規模7.6強震的能登半島地震等,如果是以鎌田浩毅教授的論述,日本擁有千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最擔心害怕的三大地震,在869年、878年、887年,18年內相繼的發生,若以時間推算,日本專家認為1100多年前平安時代的大地震時代,這樣的周期可能會在這時發生。尤其是鎌田浩毅提出的南海海槽周期的理論,在日本已廣受認同,阪神地震、熊本地震等這些M7大地震都只是南海海槽地震的前震而已,而這個理論在日本也已成為共識。

▲全球1900年至今規模8以上地震位置圖。(圖/USGS、BUSINESS INSIDER)

在日本的南海海槽往南延伸,到了臺灣的東部被稱為琉球海溝,海溝地震規模都並不小。有關臺灣地震的觀測測報範圍是東經119到123度,也就是以121為主軸,東邊2度,西邊2度,東邊就是東經121到123度,那西邊就是東經121到119度,如果以地震規模6的排序,西部只佔15%,東部足足佔了85%。把地震分成臺北、桃竹苗中彰頭、嘉南、高屏、臺東、花蓮跟宜蘭等7個區,以地震而言,這7個區除了921那一年以外,每一年、每個月花蓮都是地震的第1名,然後第2名就是臺東和宜蘭,反觀臺北、桃園、彰化、雲林,地震都很少,所以前幾天彰化發生地震,這很值得關注。

此外,經過郭鎧紋多年來的統計,這一百年來,規模6以上的地震,密集期比較多的年分別是份是1922、1972和2202年,也就是每50年一個周期,但這50年的中間值約25年左右,也可有發生規模6的地震,也就是大約每隔25年就會有一個大地震,不過以臺灣每年平均2.27個規模6的大地震來看,就算是10年也不過才約23個,但是這一切都在2022年發生了改變,因為2022年有12個、2023年1個,原本以為2022年臺灣6級的地震之後,依以前的觀察紀錄應該會進入平靜期,但沒想到2024年竟然有10個,光這三年全臺就總共發生23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直接打破以往類似周期性的紀錄。換句話說,以臺灣這兩百多年來有文字歷史的紀錄而言,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也不像日本有文字的歷史比臺灣有文字紀錄的歷史還悠久,因此日本可以建構這樣千年觀測的模型,但臺灣還無法做到,就像是2020年開始到2024年的臺灣地震現象,如此的密集活躍的程度,這在臺灣目前的歷史紀錄上是沒有的,但不代表臺灣並非沒有進入大地震時代的活躍期,反而是以環太平洋火山帶這幾年的活躍情況,再參照日本的情況,以臺灣地震的整體架構來看,的確是有可能已經進入到大地震時帶的地震活躍期,尤其是要注意琉球海溝的地震情況。

▲東亞海底地形圖。(圖/郭鎧紋提供)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退休教授李錫堤也表示,臺灣要注意的是宜蘭和花蓮東方琉球海溝的海溝型地震的機會非常高,因為它周期已經到了。李錫堤說,百年地震周期,從大陸移民到臺灣已經三、四百年,從過去的資料看來,有這樣的地震循環,地震好發於上半世紀,上半世紀是活躍期,到下半世紀趨緩至平靜期,這是受控於隱沒板塊的碰撞,尤其是海溝型地震幾乎都是規模8起跳,也就是這個區域最大的斷裂,它的周期性控制著陸地上地震的循環,幸運的話是規模8,不好的話就是規模9。例如日本的西南已經研究很清楚,因為歷史悠久加上相關記載,周期是90到150年,臺灣差不多是100年。海溝型地震有一個特性,影響範圍更大,主要是因為低頻的波非常多,衰減得慢,傳得遠,整個受影響的範圍會很大。但無論是郭鎧紋或李錫堤也都建議,面對可能發生的琉球海溝地震,臺灣應該建立更正確的地震觀念,來減少地震所帶來的災害與傷害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