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安身Reestablish藝文特展  凱達格蘭文化館展出 

影音/安身Reestablish藝文特展  凱達格蘭文化館展出 

記者孟憲玉/台北報導

臺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於凱達格蘭文化館(簡稱凱館)在今(113)年度於10月16日推出第二檔特展《安身》。內容以凱達格蘭族北投社族人的當代生活與遷徙歷程為主題,邀請多組藝術家透過各自的創作,聚焦於北投社的歷史軌跡與當代想像。並向大家提問,屬於我(或你)的安定與力量又源自何處?展期將持續至114年2月9日。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李菊妹副主委表示22年間凱達格蘭文化館身負原民文化承傳,透過展覽和活動,希望大家可以更理解與尊重不同文化。過去除了展示全台16族的文化外,也十分重視平埔族文化的承傳,透過現有的文獻紀錄,說明原漢交流的紀錄。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李菊妹副主委與貴賓合照。(圖/臺北市原民會提供)

並分享此次特展《安身》是開館以來,第四次展示與凱達格蘭族有關的故事。以「來看凱達格蘭族的歷史軌跡與信仰變遷。例如,藝術家梁廷毓的作品,透過番王爺的角色說明凱達格蘭族的遷徙過程和原漢對於「靈」敬畏的信仰,片中帶有許多史料記錄,呈現長期與廟方和北投人透過的田野調查,紀錄每一段的故事。強調「安身」帶有穩定意念,展覽說明遷徙和泛靈的信仰。同時,推薦大家搭配二樓的常設展《神聖空間》,以神話傳說為引,體現洪水與原住民起源的之間的關係。展覽呈現原住民泛靈信仰,和將崇敬的心落實在具體生活實踐。

貴賓代表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榮譽教授浦忠成老師說明表示透過看到很多年輕人投身在文化工作當中深受感動,希望年輕一代的努力能夠突破族群及不同年齡層的藩籬,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同樣的,長年關注在原住民文化,並著重人、土地和生態之間關係的獨立策展人徐文瑞也分享北投對於他具有獨特的意義,2018年便以「本草城市」聚焦北投,與鳳甲美術館共同試著以策展和田調的方式,挖掘過去被忽略的北投,當時便邀請多位藝術家共同爬梳凱達格蘭族發展脈絡。而此次展覽邀請的森人團隊也是當初受邀參與的藝術家,對於他們至今還是持續在地經營深表感動。

▲特展聚焦於北投社的歷史軌跡與當代想像。(圖/臺北市原民會提供)

回到此次策展,自己人策展團隊代表冉挹芬介紹此次展覽以凱達格蘭族人的當代生活及移動紀錄,反思自我認同與安身之地。主視覺以石頭作為意象,象徵著時代的見證者,承載家族的記憶,指引未來的方向。石頭也化身為守護鄉里的神祇,提供信仰的庇佑與生活的安定感。此次邀展的藝術家們運用不同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在時代變遷下,族人經歷多次聚落遷徙與文化調適後,對「安身」的多元定義與意涵。不論到何處,都可以找回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參展藝術家森人團隊代表曾韻潔則分享過去幾年在從宗教、地景、人、教育等不同的方向切入,與保德宮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長期著力在與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共同書寫北投平埔族的故事。另外一位參展藝術家黃千倫則以北投保德宮的遷徙故事為靈感,回應自身從小對於信仰的連結。

▲展期將持續至114年2月9日。(圖/臺北市原民會提供)

展覽在台東利嘉部落的卑南族語創作歌手 Morikilr 孔亞明的歌聲中開啟序幕,他以充滿生命力的歌聲,表達對土地和文化的熱愛。在音樂創作過程中拾起過去曾經失落的根,並探索自我認同的人生課題。

此展希望通過結合文史調查和藝術表現,讓當代凱達格蘭族的現況與活動被更廣泛地看見。邀請大家來館深入了解凱達格蘭族群文化與歷史,更多資訊可至凱達格蘭文化館粉絲頁查詢或洽02-28986500。凱達格蘭文化館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etagalan.culture.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