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翡翠,比「真假」更重要的事

談翡翠,比「真假」更重要的事

作者:中如珠寶 王勝昭/編輯:GOTHE

這幾年,兩岸三地興起鑑寶節目,滿色的翡翠手鐲一支支出現在螢光幕,真的A貨1000萬,假的1000塊,觀眾們就喜歡這一翻兩瞪眼的瞬間刺激,都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在觀眾驚嘆連連的背後,「真與假」之於翡翠,價格落差一萬倍,而翡翠除了擁有市場所賦予的價格之外,真的一無所有嗎?「真與假」的角度,是翡翠存在世上的唯一價值嗎?有沒有哪些?是躲在鑑定結果背後的?是能讓翡翠更具有存在價值與意義的?以下讓我們來探討探討。

一、歷史文化意義:
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在我們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館收藏舉世聞名的「翠玉白菜」尺寸18.7cm x 9.1cm x5.07cm ,是清光緒皇帝時,瑾妃的陪嫁妝,其上雕刻著,青葉、白梗、螽斯、蟈蟈,象徵其清清白白,祈求多子多孫的美好寓意,從此白菜造型的翡翠開始流行。國寶翠玉白菜是天然的翡翠真貨是無庸置疑的,在世上的存在意義,是記錄歷史中的一個篇章,一段佳話,其價值早就凌駕於現代的欣賞角度或評斷價值的條件之上,這是一個比真假,還要來得更重要的事實,人人都能接受。

二、傳承的紀念意義:
我們炎黃子孫,有「以玉傳家」的一種習慣,已有幾千年歷史了,其代表的是一種「慎終追遠,傳世萬代」,願能睹物思人,恪守本分,勿忘家訓教誨,也有長輩疼愛後輩,以玉結緣。管它富貴貧賤,升斗小民、官宦之家,「傳承與祝福」的精神意義,大過「質量優劣」與「價格高低」,此時,沒有任何物質可以跟從長輩們手中接下的神聖,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衡量的。

三、工藝欣賞美學:
翡翠的價值評斷「種、色、水、工、裂、瑕」,巧手「工」藝攸關著翡翠的價格。清朝宮廷翡翠玉雕,其文化底蘊特別厚實,是一門嫡傳的皇家手藝,當時是王公大臣才能玩賞曾能擁有的,標準很高很嚴,宮廷玉雕幾百年來,全神貫注在技藝表現上,爐火純青,有其特殊的精巧美學,可以從內外兼具的美和精緻,看到經過淬鍊後的設計巧思菁華,這一刀刀的縝密計算工藝表現,刻劃出優美的寓意和皇家昌盛格局,反倒是凌駕於真偽之上,成為更深入,更有考究的層次,來欣賞翡翠的另一種美。

四、愛翠人的品德:
古人有云,玉有五德,人們把高尚的品德,用玉來比擬。收藏家有他們玩賞翡翠的雅度,與各種的玩賞方法。
那麼我們從事買賣的人呢?需要注意那些?三不批評,三要欣賞。

三不批評:
(一) 不批評他人的翡翠貴賤。
(二)不批評他人翡翠價格高低。
(三)不批評議他人翡翠工藝美醜。特別是佛菩薩像。

三要欣賞:
(一) 要欣賞種好種差都自然。
(二) 要欣賞色貴色賤都天生。
(三) 要欣賞工藝巧拙皆苦學。

總結:
翡翠是寶石中最獨特的,各種色有各的風采。低檔的翡翠,也有其自然美的結構風格,其自然的形體也常如峻嶺奇石,色彩斑斕。種好色佳的翡翠,加上鬼斧神雕,更是教人一見鍾情。翡翠的美是無與倫比的,每個人所擁有的翡翠珍寶,都各自有獲得的因緣,可能是歷史久遠、家族傳承,或者只是因為個人喜愛,只要能夠在擁有翡翠的時候,能舒心康泰,增廣見聞,怡情養性,貴賤與美醜都掩蓋不了它的風采。翡翠的美,更是映照自內心的心續,由內而外散發出來,培養一雙看美的眼睛,用它來看翡翠,也看這無限美好的美麗新世界。